无人机到底会不会侵犯个人隐私?我们先来看看谷歌街景遭遇过的麻烦。全世界游走拍摄的谷歌街景服务车,在提供水平方向360°及垂直方向290°的街道全景供人足不出户游世界的同时,也曾经因为上传涉及个人隐私的照片,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掀起舆论风波,甚至惹上官司被判罚款。
执行房产调查、地图绘制或类似任务的民用无人机,也很有可能拍摄并在互联网公布地面上的个人私密行为或私有财产。虽然民用无人机的商业运行现在很多国家都受到120米左右以下高度的飞行限制,FAA在颁发的豁免中还强调了无人机必须与运行无关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如500英尺),但是民用无人机携带成像设备的拍摄范围并没有受到约束(这不属于各国民航当局的职责范围)。所以,民众对于无人机侵犯个人隐私的顾虑并不是“杞人忧天”,谷歌街景服务车在地面犯过错误,民用无人机很有可能在空中犯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FAA对民用无人机商业运行发布豁免前的征求公众意见环节中,隐私权是反馈意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之一。
今年5月,FAA宣布将中心为德里根华盛顿国家机场,半径为15英里的区域划设为“No Drone Zone”(无人机禁飞区)。大疆也已经为其产品设置了华盛顿、北京六环内、上海虹桥和浦东机场等区域的禁飞区。这种通过硬件设置禁飞区的方法,能否应用到隐私保护上?美国一个叫NoFlyZone的网站,就试图采用类似方法,将普通公众的隐私保护需求也写入无人机的固件中。公众在NoFlyZone网站上提交地址和电子邮箱,NoFlyZone通过与无人机制造商合作,将个人地址信息输入无人机,实现在这些区域内对无人机“禁飞”的目的。
NoFlyZone的做法存在理论上的可行性,但是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一是该网站获取的信息采用何种方式、由谁、以何种频率来写入无人机固件?对于DIY无人机或售后力量薄弱的小厂无人机,这很难实现;二是大众提交的地址信息可能会把无人机的飞行区域分割得支离破碎,对飞行构成限制,抑制无人机发挥其优势;三是对于没有安装GPS的无人机根本无法限制,即使是携带GPS模块的无人机,用户也可以关闭GPS来屏蔽所谓的“禁飞”技术限制;四是公众在该网站上提交的个人信息,本身就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因此,即便现在很多知名无人机制造商在硬件上逐渐解决了大面积的禁飞区问题,但在满足这种离散、微弱的禁飞需求上,还存在诸多操作层面的实际困难。
咨询航拍服务可加老鹰的微信laoyingf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