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概念得到各个行业的广泛认可。警用安防、消防救灾、环境检测、新闻报道、农林植保等领域均有无人机的参与。与此同时,无人机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无人机的优势
从现有的技术条件来看,城市土地资源调查有多种手段,包括常规的现场勘测、航空摄影与空间遥感技术等。其中空间遥感技术以其较高的空间视角为优势,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勘测中。然而,由于目前的空间遥感技术主要利用卫星及飞机进行,一则受云层等环境条件影响,二则分辨率较低,其三费用较高,因此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步完善及广泛应用,空间遥感技术的不足得到有效的弥补。
相比传统的手段,无人机具有几个明显的优势。
第一,无人机可实现多种功能作业。
在现有的航空遥感领域中,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无人机航空遥感技术。无人机高空遥感多使用大载荷、长航时的大型固定翼无人机。
在此基础上,为了精准掌握城市局部地区的具体情况,可以利用飞行高度较低且行动灵活的轻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和无人直升机进行低空遥感测绘。通过相机等设备收集图像、视频等直观信息。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更加适用于违章建筑监管及城市环境监测等领域。
第二,无人机作业效率较高。
无人机对起降环境要求较低,不需要专用机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可随时随地垂直起降。同时,无人机飞行高度一般较低,受云层影响较小,甚至可以在阴天工作,增加了空中作业时段,自然提高了作业效率。
第三,无人机影像分辨率较高。
无人机搭载的数码相机等机载设备分辨率可达厘米级,影像清晰且细致,反应的地物也比较丰富,容易判读。
第四,无人机作业成本低廉。
一方面,无人机相对简单,生产、采购成本较低。同时,用于低空作业的维护保障及存放库房成本也相对低廉。另一方面,与有人机等手段相比,无人机作业的人员成本也更具优势。无人机驾驶员培养费用远低于有人机飞行员。
固定翼无人机适用于城市规划测量固定翼无人机适用于城市规划测量,比如位于昆明市滇新路569号附1号的昆明劲鹰无人机专业从事航测无人机设备的设计、生产、销售和航测航拍服务,是中国技术顶尖的航测航拍无人机设计制造及航飞服务商,开发研制出劲鹰1型汽油航测航拍无人机、劲鹰2型垂直起飞固定翼无人机、劲鹰3型可垂直起飞悬停固定翼无人机、劲鹰650航拍专用飞行器、劲鹰1000型八轴航拍航测无人机、劲鹰1600大型载重旋翼飞行平台和劲鹰S1型汽油航测航拍水上无人机等多种型号的无人机,并成功到非洲飞行完成航测任务,拥有为民用、商用航空领域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和实力。
无人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测量
近日有媒体报道,湖北省咸宁市规划局引进新型航测无人机,该机型能够大大简化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流程,提高航测效率,还可以同时处理GPS、Glonass、北斗等导航系统数据。事实上,国内多个省市城市规划部门均采购无人机用于城市规划测量,且多采用固定翼无人机。由于其速度快、航时长、覆盖范围广,能够有效满足城市规划测量作业的标准与要求。
城市违章建筑监管
传统的违章建筑监管主要以人工监察为主,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与时间成本,且效率底下。同时,由于违章建筑主要建设在建筑物高层甚至顶层,相对隐蔽,一般在地面很难发现。不仅如此,有时候即使怀疑业主屋顶有违建,但是由于业主不配合,无法近距离调查,也给查证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运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可以快速实现预定区域的建筑物观测,及时高效,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从空中有效捕捉违章建筑影像,让违章建筑无处遁形。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可以在发现疑似违建的同时,近距离悬停观察,并实现影像素材拍摄存储,为后续执法提供有力保障。从近期的调查与报道中不难发现,广州、武汉、深圳等多个城市的监管部门均开始应用无人机进行违章建筑监管,取得显著的效果。
城市建设工程的环境监测
根据相关规定,城市建设工程应该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发展的原则,相关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环境保护方案和措施的内容。运用无人机,可以在工程规划、设计和审查阶段用于现场勘查,全面了解施工地区及周边的环境,包括水系、植被、土壤等状况;在施工期间,无人机可以针对性地对面积、土石方体积、植被覆盖度、工程外观等进行勘查和测量,为环保部门判断环境评价结论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无人机规范化的管理
无人机在城市规划及管理中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高效与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无人机监管所要面临的诸多问题。随着无人机应用的快速发展,配套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完善。目前,在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运行以及无人机适航领域均已出台相关规定。
无人机驾驶员方面,中国民用航空局于2013年出台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针对不同规格的无人机驾驶员分类管理。其中,对于在城市规划及管理中应用较多的几类无人机:在视距内运行的除微型以外的无人机;在隔离空域内超视距运行的无人机;在融合空域运行的微型无人机;在融合空域运行的轻型无人机;充气体积在 4600 立方米以下的遥控飞艇,由行业协会管理。目前负责该项管理的是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 AOPA)。
无人机运行方面,目前已经出台《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该咨询通告对于无人机城市间作业也有具体的规定。例如,文件的废止与生效条文要求:“2016年12月31 日前Ⅲ、Ⅳ、Ⅴ、Ⅵ和Ⅶ类无人机均应符合本咨询通告要求,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运行的Ⅱ类无人机也应符合本咨询通告要求。
无人机运行需要注意空域限制。由于我国很多城市中均有出于安全、保密等原因设定的禁飞或限制飞行区域,因此在无人机城市规划作业中需要对空域进行了解。这一点,在咨询通告中也有体现。文件要求:“.对于Ⅲ、Ⅳ、Ⅵ和Ⅶ类无人机,以及在重点地区和机场净空区以下运行Ⅱ类和Ⅴ类无人机应安装并使用电子围栏(为阻挡即将侵入特定区域的航空器,在相应电子地理范围中画出特定区域,并配合飞行控制系统、保障区域安全的软硬件系统。)。
此外,对于对于Ⅲ、Ⅳ、Ⅵ和Ⅶ类的民用无人机以及重点地区和机场净空区以下使用的Ⅱ类和Ⅴ类的民用无人机,应接入无人机云。有报道称,国内首个无人机云——“U-Cloud”已经在今年年初获得民航局的运行许可信并于4月份正式上线运行。
在无人机适航管理方面,我国无人机适航管理是对无人机做适航检查而不做适航审定,暂不办理标准适航证,对无人机颁发Ⅰ类特许飞行证。随着无人机法规的不断完善,将会颁布更具有针对性的无人机专用适航规章和相应的管理程序。
无人机的局限性
随着各项无人机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各行业对无人机及相关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应用于城市规划领域的无人机而言,也面临着诸多局限。
技术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目前,用于城市规划领域的无人机大多为轻小型无人机,由于自身体积重量较小,其对异常环境的适应性也相对较弱。一般在大风、雨雪天气无法进行空中作业,影响了无人机的整体效率。
第二是抗干扰能力,在城市间作业,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的低空作业,需要处于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对于GPS干扰、电磁干扰、人为干扰等情况,目前的无人机还是显得应对不足。
第三是动力系统。目前的轻小型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大多采用电池动力。然而,出于起飞重量的考虑,一般采用小型电池,很难保证长航时飞行作业的要求。频繁的电池更换自然导致作业效率降低。
除此之外,无人机航测遥感的数据处理技术也有待提高。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无人机图传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开发更多专门针对城市规划领域的测绘、建模软件。
与技术方面的局限相比,人才方面的局限可能更为突出。
我国正式开始规范化管理无人机驾驶员是在2013年,第一批民航局承认的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是2014年颁发的。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有部分飞行技能过硬的飞手存在,但是由于无人机驾驶员的规范化管理与培训时间不长,其整体素质还不高,且质量参差不齐。
不仅如此,前面提到过,考虑无人机的相关问题,应该将其置于具体的应用实践之中。对于城市规划作业的人才也是如此,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熟练操控无人机,更需要能够通过对城市规划知识的把握,提出合理且有针对性飞行计划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在各个无人机应用领域,“会飞的不懂行业、懂行的不会飞行”。能够全面掌握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的无人机驾驶员少之又少。(无人机杂志)
咨询航拍服务可加昆明俊鹰无人机飞控手老鹰的微信laoyingf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