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已将它的触角延伸至我们生活里的每个角落,尤其在 Wi-Fi 时代,网络更是成为无数人生活里大部分时间的占有者!现在,一个新的技术正在让沙漠、偏远山区这些看似不可能上网的地方接通网络,它就是无人机。
将无线网络“撒”遍世界
假如让你来构建下一代互联网,会是什么样子呢?你会用高空气球、无人机、还是卫星来将无线网络“撒”遍世界?“全球联网”是目前很多大型科技企业正在开拓的淘金目标,而无人机毫无意外的成为了这场淘金“狂想”的主角。目前谷歌和 Facebook 就正在测试通过无人机建设空中网络基站让边缘人群连接互联网的可能性。在科技大佬们的设想中,无人机将爬升到数万英尺高空,构成一个巨大的通信网络。无人机上携带着无线网络信号的收发设备,从而与区域性地面基站通信,为更多尚未联网或网络条件不稳定的地区提供更加廉价的互联网服务,填补网络服务的盲区。这些无人机将采用太阳能面板,所以能够在空中飞翔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这一计划如果能够成功,无疑是一项伟大的创举,让世界上老少边穷地区的人们接入网络,其价值也不比盖茨的慈善计划低。
为灾区救援搭建通信桥梁
无人机网络不仅将为我们建立一个没有国界的互联网,也有望在灾后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当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海啸等)发生时,强大的自然力量常常使得一定区域内地面原有的通信设施全部瘫痪,在过去的自然灾害救援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救援部队使用卫星电话来维持通讯的畅通,因此,自然灾害后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要解决灾区“信息孤岛”的问题,这样才可以有效传出情报,传入指令,让救援活动更加有效、明确。而无人机可以作为一个便捷的通信中继器,在灾区和指挥中心搭建起一条无形的通信桥梁,快速构成一个应急局域无线通信网,以解燃眉之急。相比有线通信,在地形复杂的地区,无人机通信中继系统有更好的适应性,并且便携性的优势也是非常突出的。2008 年汶川地震,大部分通讯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的事实令人记忆犹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气象环境,通信联络成为了抗震救灾指挥中存在的一大难题,为此空军派出了一架专用飞机担负中继转讯任务。事实证明,由于飞机在灾区上空架设了一条通信桥梁,扫除了高山峡谷内的通信盲区,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实时指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如果在地面通信中使用多个无人机分队进行配合,整个救灾指挥的通信环境就会更加完善。
我们正在经历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转变时期,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通过互联网连接。无论是海上作业、石油天然气开采、采矿、伐木都需要保证通信畅通,安置在野外的自动化设备也需要通过网络不断上传信息。太空网络是唯一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而有空中联网需求的地方,也将会有无人机的一番领地。(来源:极飞无人机)

咨询航拍服务可加老鹰的微信laoyingf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