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知识

拐点已现、爆发在即:无人机的农村路线

投资要点:

2014年大疆等消费级无人机企业业绩爆发、融资火热,无人机市场迅速升温,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以极飞科技、无锡汉和等为代表的无人机企业开始在农业植保领域频频发力,我们认为,农业无人机领域是一个尚未被市场充分认识的爆发在即的千亿级市场。随着土地流转加速推动,农业经营的规模化程度将显著提高,而植保领域机械化落后的现状以及对于时效性的要求,政策对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支持使得农业无人机推广普及成为必然。无人机性能提升、价格下降以及各地补贴政策频出、盈利模式的初步确立使得农业无人机大面积推广爆发在即。农业无人机率先在植保环节突破,继而向现代农业其他环节铺开,率先建立基于农业无人机的“农业互联生态圈”的企业将在未来广阔农村粘性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农业无人机行业拐点已现、爆发在即。随着土地流转趋势加快、三大产业劳动力结构变化以及农药减量政策的推动,规模化种植将推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进程。目前,农业植保环节的低机械化程度已经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无人机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领域的独特优势,势必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农机装备转型升级的推广主力,有望爆发式增长。

可持续盈利模式初步确立,千亿级刚性、粘性市场创新运营者为王:以汉和、极飞、全丰为代表农业无人机企业目前已初步确立了“整机+植保服务”的可持续运营模式。农业植保无人机在20%耕地渗透率的情形下,整机+植保服务市场规模接近千亿级别,由于植保服务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刚性和粘性,率先布局的企业优享行业发展红利。作为涉农大数据的天然拥有者,运营方挖掘农业大数据资源作为接入口从而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打造行业发展生态圈以及触网运营等创新运营模式将成就未来农业电商与农村服务的王者。

1.农情上映、机不可失:农业无人机概览

无人机由飞行控制系统(动力、导航、通讯等)、任务载荷系统(传感器、摄像器材等)与地面控制系统(遥控装置、监控系统、数据系统等)构成,任务载荷系统的自定义可以延伸不同的应用。农业无人机则是在任务载荷中搭载农药化肥等制剂的喷洒机构而形成,主要用于植物保护(喷洒农药化肥制剂)以及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成熟度)等。

农业无人机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涉足农业植保领域。农业无人机按照旋翼结构可分为固定翼、单旋翼与多旋翼无人机三种,其中,固定翼由于其造价较高、施药效果较差、飞行控制不佳等原因而在农业植保较少使用。

电动多旋翼与油动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则各有优劣。电动多旋翼无人机轻便灵巧、操作简单,但是锂电池技术的瓶颈使得其在效率、电池寿命以及续航性能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锂电池充放电的实际次数(50-100)与理论次数(300)差距较大。而油动单旋翼无人机具有施肥施药精准度和作业效率高、利于规模化生产,适用性好、不受地形条件限制,安全性高,性能拓展方面(续航时间、工作效率等)更有潜力。

行业壁垒短期内主要是核心零部件、飞控系统的实用性与成熟度。植保无人机在燃油动力发动机、电机、电池、喷洒机构等主要零部件目前已实现国产化,行业壁垒主要在于动力装置(进口小松)、离心喷嘴(无人机雾化作业专用)、防腐蚀电机(农药渗透会快速腐蚀电机)和舵机等核心零部件以及飞控系统上,行业元老无锡汉和目前已发展至第三代全自动智能飞控。

2.行业基本面:拐点已现、爆发在即

2.1. 农业市场:无人机应用的下一个蓝海

2.1.1无人机市场增长极有望切换

消费无人机市场:护城河日益干枯、利润率逐渐压缩、马太效应凸显。硬件端成本越来越低,根据无人机论坛的DIY草根调研,无人机自制成本约为2500-9000;软件端算法与飞控的日益成熟,大疆等公司纷纷开源SDK平台以拓展应用构建生态圈。

对于中小无人机企业,龙头大疆占据70%市场份额,一旦龙头开始降价则小企业几无生存空间;对于龙头和领先企业,一旦中小企业开发差异化功能(如亿航“Ghost无人机”、星图“蜻蜓无人机”、Lily RoboticsLily无人机”)则原有市场份额将迅速失守。

消费无人机市场接踵比肩,竞争日趋激烈。大疆创新作为全球消费航拍市场70%份额的龙头,随着零度智控、亿航科技、艾特航空、臻迪科技等国内企业以及美国Gopro3D Robotics、法国Parrot、德国AscTec等国外企业陆续抢滩,消费无人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消费无人机龙头布局农业市场新蓝海。无人机市场的信息电子属性值得注意,摩尔定律已经被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所验证,因此先发优势是民用无人机市场的首要竞争力。在消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客观环境下,大疆悄然布局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20155月,大疆与农资公司芭田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建立农业无人机应用服务体系,春江水暖快鸟先飞,农业植保或将成为无人机下一个爆发的市场。

无人机农业植保市场情绪升温。20141月,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正式批准无人机可用于农作物检测,在MIT著名的《科技评论》杂志评选出的“2015年十大最具突破性的科技创新”中,农业无人机名列榜首;20156月,《CropLife》杂志评选出的2015-2018年应用范围增长最快的前五大农业技术(无人机技术、产量分析技术、农田绘图、变率处理播种技术和卫星航空影像技术)中,无人机被认为是增长幅度最大的。

2.1.2.农业无人机市场爆发在即

外部环境

① 土地流转加快趋势有利于农业无人机规模化作业。一方面,我国土地的分散经营、小块经营,作物品种布局不一、作物长势不一,大型施药机具难以适应其病虫害防治要求,且其作业对农作物的物理损害较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化实施。而植保无人机灵活轻便、环境适应性强、不受作物长势和作业田块条件的限制,在应对小区域种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有着巨大优势,是我国土地经营模式下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根据土流网《中国土地流转市场研究报告(2010-2014)》,我国土地流转总体呈现加快态势,有助于土地向规模经营者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村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②农药市场低迷倒逼企业借助植保无人机实现新的利润增长。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农药市场价格呈现颓势,在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减量保质政策下,各主要农药企业经营状况低迷,急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农药行业产能过剩,600-700家农药原药企业、1600多家制剂企业,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体、原药和制剂仍然短缺,且我国农药企业规模偏小,市场集中度低,与外资农药龙头差距较大,中小农药企业逐渐被淘汰,行业整合重组成为农药企业的崛起之路,因此借助无人机提供专用药剂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将成为弯道超车的机会。

③病虫害多发、偏重支撑农业植保市场的刚需。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分析,2015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维持多发、重发和频发态势,全国累计发生面积约53亿亩次,以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威胁最大。

内在驱动

④与航拍、物流相比,植保无人机商业化阻力较小。与物流、航拍等相比,农业植保作业区往往处于偏远郊区,地广人稀、视野开阔,远离人群密集区,不会对法律以及监管政策造成冲击,且服务三农的政策环境宽松,同时河南、湖南等省份政府已将植保无人机正式纳入财政购置补贴,因此植保无人机在农业市场天时、地利、人和。

⑤信息电子技术向农业植保溢出,大大优化植保农机装备的性能。传统农机装备,如动力喷雾机、喷杆式喷雾机和风送式喷雾机等,缺乏机械化与规模化推广潜力。而拥有GPS导航、图像识别等装置的农业无人机则具备规模化作业的商业化潜力。

2.1.3.可持续服务模式悄然落地

① 极飞科技直营+深度加盟模式

极飞的P20植保无人机系统包括无人机、智能气象站、A1地面站和无人机调度管理四个模块,以及智能电池和GPS手持测绘器。极飞无人机在规划航迹的基础上,对单次的喷洒量也会进行控制,保证农药喷洒适量。

在商业模式上,(1)极飞目前在新疆与湖南正在落地直营模式,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200亩以上的农户,全县拿下50%的农户就算完成任务,剩下的农户以后会自动转化),植保服务费每年 100/亩,共提供十次喷药服务(新疆棉花区)。极飞在新疆尉犁工业园区正在建立南疆服务基地,集生产车间、培训基地、植保运营多位于一体对新疆进行综合服务的覆盖;(2)在其他省市则采取深度加盟模式推广,由极飞提供设备,并对符合条件的加盟商进行人员培训,加盟商必须对所在区域进行持续植保服务,允许代理商自主决定植保服务费,不收加盟费,但绝不允许代理商出售无人机整机。

②无锡汉和合资7S店模式

无锡汉和航空致力农业无人机植保领域10多年,其采取与大农户(农资经销商或农业合作社)合作设立合资公司,由汉和公司进行产品供应以及技术支撑和资本支持,合资公司进行飞机销售和飞防建设与服务,同时对飞机进行维修与保养服务。

无锡汉和的商业模式围绕7S概念展开并计划2015年在全国各地开设707S(SaleServiceSchoolSolutionSpare parts sportShowSurvey),按照每个7S店年收入150万估算,则营收规模轻松过亿。无锡汉和的模式兼顾了上游(零部件及无人机整机生产与销售)、中游(农业植保服务以及解决方案)和下游(数据采集、售后维护市场,植保无人机展示表演便于深入农村和农民,进行飞行手的培训利于农业植保无人机安全推广普及)

2.2.“中国制造2025”:农业无人机助推农机装备转型升级

2.2.1.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植保环节需求最迫切

“十三五”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农机装备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2014年我国农业机械总产值在4000亿元左右,超过欧美成为世界第一,占据全球农机市场份额约45%,在量上我国已成为农机装备大国;而高增长不可持续,近年来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增速下滑明显。《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我国农机装备在质上的革命尚未成功,因此我国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主题。

植保机械现代化程度低,改造空间大,农业无人机有望大量替代。我国目前90%以上的植保机械是手动背负式喷雾器,主要产品是单管喷雾剂、压缩式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器等老三样,年产量800万台、社会保有量1亿台以上的各种手动喷雾器“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难以保证适时防治,同时机械作业对农作物物理损害严重,造成农田重大损失,且耗水量高达40-80L/亩,极不适应中西部地区的节水农业,故现代化、智能化、节能化的植保机械成长潜力较大。

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仍是传统植保机械,农业无人机有望切入。目前,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其中植保机械仍是传统、较落后的手动式与背负式喷雾器,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等行动纲领相悖,而农业无人机在性价比上均能予以替代,因此农业植保无人机将有望纳入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2.2.2.农业无人机政策养兵千日,地方先行,中央有望接力

与日本类似,我国农业无人机亦是由政府率先主导并持续推动。我国农业植保无人机起步于2004年科技部863计划,由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承担主要的科研试验任务。而国外农业航空植保开始较早,德国1911年最早提出飞机喷洒农药控制森林害虫;美国1949年开始专门研制专用农业喷雾飞机,目前美国是应用航空喷雾最发达的国家,也是航空喷雾技术最成熟的国家,以农用有人飞机规模化作业为主;日本1987Yamaha公司受日本农林水产省委托进行农业植保无人机的研制,经过20年以上的发展,日本目前已经拥有逾2300架农业无人机,是农业无人机的第一大国。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逐渐调整,进入减速换挡升级期。从中央财政购置补贴的角度看,补贴规模的增速放缓,反映补贴从量到质的逐渐转型,20151月农业部与财政部办公厅发布《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与往年相比,今后三年我国农机补贴政策在补贴对象、范围和流程等方面作出重要调整和创新。

农机购置补贴地方政策落地,中央政策有望出台。农机购置补贴直接降低农机采购成本,是农机推广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央财政农机补贴政策目前尚未纳入农业植保无人机,然而地方补贴已经先行,十三五期间有望实现一批高端农机装备的购置补贴调整。河南省已经率先进入农业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商运阶段,2014年河南省首次将农用航空器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并实行累加补贴,农民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购置农用无人机,将享受到1/3省财政专项资金补贴和1/3农机购置补贴。

据悉,目前农业部正在联合地方农机研究院所制定农业无人机的首个技术规范标准,若行业标准出台,则农业无人机将走上标准化生产与推广的正轨,无论是对购置补贴还是企业批量生产推广都是较强的催化因素。

2.3.他山之石:我国有望复制日本农业无人机推广路径

2.3.1.三大因素推动日本农业无人机发展

劳动力短缺、农业用地紧张与政府主导是日本农业无人机发展的关键因素。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农村劳动力发生短缺,从而使机械化提升生产效率有了必要,而城市已经高度发达的机械制造技术又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可能。从1961年开始,日本结合本国山地多、地块狭小、分散的特点,研制各种农业机械。到了1967年,日本全国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该年手扶拖拉机普及率达到90%,全国机耕面积达到66%,其中水稻机耕面积为90%

1983年,为了解决水稻种植业劳动力不足和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日本农林水产省委托Yamaha公司研发无人机,翻开了日本农业无人机历史的重要一页。之所以选择Yamaha,是由于其在开发小型引擎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农村市场的渠道优势。1987年,Yamaha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农用植保无人机R-50

我国与日本农业无人机的发展环境较为相似。在我国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失较快,农村留守老人较多,农业用地规模缩减,且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与日本农业无人机发展的关键要素不谋而合。

农业无人机在日本发展迅猛,Yamaha无人机产品笑到最后。自1990Yamaha R50问世,农业无人机在日本快速普及,1998年日本无人机注册量突破千台大关,1990-1998年间销量复合增速达到35%;1988YamahaRMax 的问世加快了普及进程,2005年无人机注册量突两千台。

从日本农业无人机推广进程来看,1991-2004年是日本农业无人机产品相互竞争的阶段,也是无人机快速推广普及、抢占市场份额的黄金时间;2004年以后,日本农业无人机行业基本形成Yamaha Rmax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目前Yamaha 最新款农业无人机Fazer在日本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3.2.龙头Yamaha:转型坚决、定位精准、推广服务

Yamaha传统核心业务出现下滑。Yamaha发动机株式会社成立于1955年,业务涵盖售摩托车、踏板车、电动混合型自行车、船艇、帆船、水上摩托等九大业务领域。摩托车是Yamaha发动机株式会社最核心的业务,然而近年来Yamaha摩托车销量均出现下滑。

Yamaha积极推动向创新业务转型,无人机等业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Yamaha转型无人机有其必然性:(1)如前述,核心业务摩托车市场成熟度高,进一步提升难度大;(2)无人机领域属于蓝海市场,强势的市场领导者并未出现;(3)发动机技术的可迁移性。由于有50多年的摩托车研发经验,Yamaha小型发动机的研发实力强;(4)农村市场的渠道优势。由于摩托车市场覆盖了广大的农村市场,产品知名度高,与无人机的推广产生了协同作用。

基于传统业务的激烈竞争,提升公司的盈利、拓展业务范围,Yamaha制定了面向2015-2017的中期战略规划。Yamaha 2015-2017中期战略规划将业务划分为三极:丰富的生活方式,个人的驾驶乐趣,使人、社会、地球更加和谐的创新技术。丰富的生活方式包括游艇、电力设备产品等业务;个人的驾驶乐趣包括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发动机等业务;使人、社会、地球更加和谐的创新技术包括直升机、无人系统技术等其他创新技术。

Yamaha着力研发农业植保专用无人机,RMax在日本占据主导地位。Yamaha无人机研发之初就是瞄准农业植保需求而设计并改进的,其他领域无人机性能都是围绕飞多高多块、续航多长等,而农业飞防植保则是围绕无人机均匀喷洒、低空稳定作业、制剂飞溅少等特殊要求。

Yamaha农业无人机已经经过R50YH300RmaxRmaxTypeII GFazer五代更迭,其中RMAX Type II G是目前的明星产品,搭载246cc排量、21hp马力的水冷式二冲程双缸发动机,作业效率约150/小时,载药量达20Kg,起飞重量110Kg,价格100万元以上。

在日本家庭消费的大米中,平均每三碗就有一碗是靠雅马哈无人机喷药种出来的。Yamaha几乎垄断日本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占到日本国内农业用无人机77%的市场份额。

为了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并扩大营收规模,Yamaha积极进行海外扩张。Yamaha无人机2015年销量预计为320台,海外销量大幅度提升至约60台,雅马哈高管表示2020年能将无人机的销量增加到至少500台。雅马哈无人机业务目前年营收为50亿日圆(4100万美元),和集团营收1.5万亿日圆相比弹性较小。但是随着海外市场的拓展,则有望迅速增长。目前在日本、韩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雅马哈已经在出售农用无人机。雅马哈高管表示,美国放行RMax的做法不仅可以为公司打开这一市场,同时也能引发欧洲国家效仿,RMax无人机非常适合坡地上的施药与施肥工作,欧美目标用户主要是美国纳帕谷的酒庄与法国的香槟产地。

Yamaha农业无人机获得FAA许可,美国市场成为新的增长极。美国现在仍禁止使用商用无人机,只有获得FAA特别豁免才可使用。20149月到20156月间,共700多起无人机应用得到许可,其中农业占比达18%20155月,Yamaha 成为了美国首家获政府批准、可销售农用喷药无人机的公司。RMAX是获得美国航管局批准的、型号最大的商用无人机。随着无人机应用许可的放宽,无人机(包括农业、巡检等领域)在美国的前景将无比光明。

Yamaha农业无人机的发展历程值得借鉴。Yamaha农业无人机的发展战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品牌黏性;(2)拓展应用范围。除了喷洒农药等传统应用,Yamaha通过产品的适当调整(如增加GPS模块等),增加在地图绘制、气候调查、火山调查等多方面的应用,增加收入来源;(3)发展后市场服务,产品+服务双驱动。随着保有量的提升,服务的市场需求“水涨船高”,由于生产商把控产品和渠道,天然具备向服务后市场延展的天然优势。日本具有直接负责和从事水稻等无人机施药作业的组织和个人团体共1000多个,农场主只需要支付服务费,除草、防虫、防病和施肥等都由专门的公司运作。

3.模式成长性:服务圈用户、整合圈市场

3.1.整机转型服务打开成长空间

3.1.1.定性: B2S (Businessto Service)服务模式解决整机推广价格敏感性问题

农业无人机推广的风口在于提供植保服务,而非整机销售。考虑到农村农户结构与经济承受能力,农民合作社、农村大户(200亩以上农户)将因为成本的规模边际效应和较强的价格承受能力率先接受并推广农业无人机植保服务,而后续的示范效应以及地方至中央的相关扶持政策将加速农业无人机的推广和普及。

农业无人机精准化与信息化作业将提升服务附加值、增加用户粘性。《中国制造2025》提出“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农业发展纲领,而农业无人机可以搭载传感器、光谱成像仪、高清相机等智能化设备,实现农业生产数据(土壤数据、农作物生长周期数据、病虫灾害数据等)收集、农田土地动态监测等功能,实现精准化与信息化作业,进一步提升农村客户对农业无人机的粘性。

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均已实现信息化作业。农业无人机搭载智能设备成为精准农业和农业信息化的有效实现途径。从国外发展来看,农业无人机的运用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植保使用,而是进一步促进农业精准化和信息化,借助智能设备和成像设备等对农业生产周期的全环节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综合服务。

3.1.2.定量:植保服务模式实现双赢且可持续

农业植保已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农业无人机将在植保环节率先推广,从而盘活农业无人机植保产业链条,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益。根据我们测算,对于种植一季稻/双季稻/三季稻的耕地亩产增收约110/220/330元。

3.2.无人机打通农业电商的成长路径

3.2.1.接入手机APP成为触网新路径

作为航拍无人机市场的后来者,亿航无人机的差异化成功在于其颠覆性的用户体验——智能手机APP操控飞行,无需操控复杂的遥控器,只需手机和一个轻巧的G-box,轻轻点击地图,无人机即可精准飞向目的地,起飞、悬停、返航、下降这些常用操作均预编进了APP中,可实现一键完成。

星图智控“蜻蜓无人机”创始人王峰认为,无人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遥控器,操作相对专业;第二个阶段是手机APP,操作简单;第三个阶段就是自动作业,用户通过尽量少的操作就可以获得智能体验。

智能手机APP带来的颠覆性变化是操控的零门槛与基于移动互联网功能拓展的巨大空间。

3.2.2.触网运营打开农业产业链延伸通道

近年来农产品电商迎来井喷,交易额屡创新高。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在我国成长空间较大,由于农业合作社、传统经纪人、第三方服务商等角色的加入,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越来越多样化。

操控APP有望打通农业电商新入口,打通以销定产的订单农业链条。消费无人机的智能手机APP模式有望向农业无人机溢出,农村大户(大户帮散户、散户推广散户)购机(或者手机预约服务)实现一键式路线规划,无人机自动执行作业,同时无人机操控功能将为APP带来客户粘性,从而为APP切入农产品电商交易、农资农机信息推广、农业知识普及、农业广告等等带来巨大成长空间。

以无人机植保为核心的电商APP有望开拓农村C2B模式。农业无人机记录下了农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药、肥喷洒频次与用量,作物生长周期的健康状况或病虫灾害发生情况,从而作为验证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消除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优质健康农产品获得质量溢价提供了有效途径,便于优质农产品与优质需求方之间建立更便捷的联系和服务。消费者的需求开始引导农产品生产,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Cutomer to Business的订单农业有望在无人机植保为核心的电商平台中生根发芽。

3.2.3.服务网点解决无人机物流“最后一公里”

以植保服务为主的无人机服务网点有望发展为物流集散中心,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无人机在农村及偏远山区物流运送优势明显,农村低空管制阻力较小、边远地区运送不便、节省人力成本、提高运送效率,同时,农村网购渗透加速,截至201412月,农村网民网络购物使用率为43.2%,用户规模为7714万,同比增长40.63%20153月,先行者顺丰已经在珠三角地区以每天500架次的飞行密度为山区、偏远乡村等农村市场提供无人机速递。目前无人机物流主要解决“中转站——中转站”的倒数第二公里,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铺开建设的农业无人机4S网点有望发展为物流集散中心,从而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3.整合为王:农业无人机互联生态圈

3.3.1.行业发展溯源与展望

2008年随着日本农业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迅猛,日本农业无人机保有量达到阶段性峰值2381台,Yamaha的明星产品Rmax名声大噪,故我国各公司纷纷涉足,2008年前我国农用航空植保领域专利年申请数量维持在5件以下,2008后申请量迅速攀升。然而,我国2008年尚未出现上文分析的客观环境与内在驱动的多个拐点与趋势,市场需求尚不能支撑企业生存发展,故在金融经济危机的裹挟下,植保无人机行业逐渐匿迹。

近年来植保无人机批量生产者迅速增加。随着2014年大疆创新的业绩爆发与市场公关,无人机行业迅速升温,目前,无人机各应用行业呈现分化与试水阶段,除航拍消费外均未出现爆发市场。而农业植保是最接近大规模商业化的应用领域,植保无人机市场参与者逐渐增多,目前无锡汉和、广州极飞、安阳全丰、广西田园等企业均已逐渐铺开市场并兑现利润。

行业壁垒中后期则在于商业模式及成熟生态圈的建立。借鉴智能手机AndroidIOS软件应用生态圈、汽车4S服务后市场生态圈、充电桩生态圈、以及航拍无人机公司开放SDK建立应用开发生态圈等行业发展变迁规律,可以预见,随着行业参与者增多,硬件与软件等短期行业壁垒逐渐被削平,群雄逐鹿之下,率先建立“农业无人机生态圈”的企业将会在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3.3.2.农田无线网络生态圈

移动互联网将改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农村网民是目前中国网民规模红利的重要来源,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截至2014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8.6%,是近年来占比最高值。在上网设备中,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于城镇网民,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到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手机上网成本低、易操作,便于农村地区居民接入互联网,成为农村居民上网的主流设备。农民上网不方便,主要原因是没有宽带、没有电脑、上网费用高,说明制约农村上网的主要因素仍然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因此,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或许会在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瓶颈上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无人机或将搭载无线设备形成农田网络圈,形成用户粘性、攫取市场份额。随着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成本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农田、果园、茶园等农业作业区往往都是信号网络薄弱区,在农业植保无人机发展到一定阶段,植保作业队可通过通信车与无人机的配合在农业作业区形成无线网络覆盖,提升农业作业区域的农产品实时交易、数据实时搜集、技术服务实时预约等功能,并有望复制无线商圈模式,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和APP的建设,以及wifi覆盖人们提供便利的O2O环境,在网络接入时可植入农资信息广告、农资会员注册等多种农业消费体验和优惠信息,形成无人机为中心的“农田网络圈”,进而进一步构建护城河,形成用户粘性。

3.3.3.农业无人机生态圈或成定局

行业奠定胜局的商业模式在于建立农业无人机生态圈。目前整机和服务的试点应用推广是摆在各植保无人机厂商的第一张考卷,通过植保服务抢占市场、通过大数据挖掘整机潜在客户,初期培养一批稳定的客户和渠道资源,中后期则需要对客户持续服务,并通过农业电商圈、农业网络圈和农村物流圈的生态圈构建形成覆盖农村市场的网,从而以存量客户带动增量资源、大户帮散户、散户推散户的生态循环,实现农业无人机价值的最大化与市场份额的扩大。

4.整机+植保服务:千亿级市场蓄势待发

4.1.整机市场:耕地基数大,渗透率有大幅提升空间

我国农业植保作业面积基数较大。据《2014年国土资源公报》,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农用地64616.84万公顷,其中耕地13516.34万公顷(20.27亿亩),林地25325.39万公顷,牧草地21951.39万公顷。

我国农业航空植保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提升空间较大。①我国植保无人机尚处初期,目前国内90%的手动植保机械,承担着70%播种面积的植保任务,无人机植保比例约为2%;②日本是农用无人机应用最成熟的国家,已有20-30年历史,目前登记在册的田间作业无人机2346架,操作人员14163人,防治面积96.3万公顷,无人机施药已占总施药面积的50%以上;③美国无人机主要是精准农业航空遥感技术,并且农药喷洒已进入尝试阶段,全国目前在用农用飞机4000多架,年处理耕地面积超过120M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全美65%的化学农药采用飞机作业完成喷洒,其中水稻施药作业100%采用航空作业方式。(数据来源:“无人机之家”)

植保无人机整机行业空间测算:

① 根据草根调研,以载药量15L的油动单旋翼农业植保无人机为例,其覆盖密度大约为3000/亩,按照我国20.27亿亩耕地面积,当农业无人机渗透率分别为2%10%30%60%时,则农业无人机整机市场容量分别为1.35万架、6.76万架、20.27万架、40.54万架;

②按照每台20万元单价估算,则对应的整机行业空间为27.03亿元、135.13亿元、405.40亿元、810.80亿元。

③耕地之外,我国尚有林地37.98亿亩、牧草地32.92亿亩、园地2.12亿亩,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和农业无人机的普及推广,农业无人机整机的市场容量有望大幅提升。

4.2.服务后市场:现金牛业务,市场容量数倍于整机市场

飞防大队作为植保服务的核心,是布局地方和全国市场的桥头堡。①客观环境:我国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初期,飞防操控员短缺、农民接受能力较慢,催生飞防队的布局。②内在驱动:无人机企业抢占服务市场的内在要求,飞防大队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服务效益与市场份额。③植保无人机、飞防员与农药制剂是飞防体系的三大要素,据汉和航空与农业部南京农机所资料,目前日本在田间作业的无人机有3000多架,飞手14000;预计至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从业人员需求量是40万人,在目前我国“有机无人”的情况下,飞防员培训体系的成熟度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

服务市场潜力大于整机市场,有望达到千亿容量。我国目前农业无人机渗透率约为2%,飞防植保耕地面积约为0.4亿亩,按照20/亩的无人机植保服务费、每亩年均植保8次估算,则对应植保服务市场空间近64亿元,若农业无人机渗透率提升为30%,则植保服务市场空间将近千亿元。

植保无人机回收周期短,服务模式将成现金牛业务。以油动单旋翼植保无人机为例,根据盈亏平衡分析,不考虑补贴情形下,以服务费15/亩计算,单架无人机年工作量11600亩次左右可实现盈亏平衡,年工作量在12000亩次情形下能够实现利润5000;在考虑政府给予60%补贴情形下,单架农业无人机年作业量9900亩次左右可实现盈亏平衡,年作业量在12000亩次左右可实现盈利29000元,而如果服务费在20/亩的话,盈利水平将更高。

5.“主业协同”+“农资转型”两条主线寻找未来龙头

植保服务具有较强粘性,先发优势受益显著,而农业无人机最可能从规模化农场和种植大户推广普及,具有天然渠道优势的切入者更容易在市场推广中发力。

此文来自于网络或用户自动发布,如侵犯您的权利请立即联系从劲鹰无人机,我们立即删除!

20.jpg

咨询航拍服务可加老鹰的微信laoyingfly


相关文章
云南骏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www.jyua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人:高先生
电话(微信):18208826648
地址:昆明市西福路骏鹰航空科技园
网站备案号: 滇ICP备19003830号-1

微信咨询.png